Wednesday, June 6, 2012

从对抗中争取合作:中国对美关系的现实选择

从对抗中争取合作:中国对美关系的现实选择
[3266] (2012-05-31)
早报导读
最近的中美关系麻烦不断,中国强调与美国在反恐、环境保护、打击国际犯罪等领域有合作的基础。而美国呢?自2009年宣布重返亚洲以来,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局势,朝鲜半岛、钓鱼岛、南海诸岛,处处都有美国的影子。与中国对抗的局面有加剧的趋势。
  对于中国来说,最现实的选择,绝不是选择直接对抗,而是在对抗的局面中争取合作的前途。理由如下:
  一、中国目前的实力明显被高估,并不具备挑战美国霸权的实力
  从GDP角度来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强国,但是这个数据是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40%以后计算出来的,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升值,中国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成为世界第一!这个排名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能有多大意义呢?据外国媒体预测:中国普通劳动者平均月收入应该在5000元以上,可实际上恐怕只有2000元左右,普通百姓停留在这个消费层次,中国有何资格给自己贴上富国的标签?
  从技术角度来说,中国在工业、农业、教育、科技、国防等各方面不但与美国有几十年的差距,与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国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上述国家原地踏步,中国在技术层面实现追赶至少需要20年。
  因此,中国必须认清自己的准确定位,不为被“第二”的假象所迷惑,做和自己的实力相匹配的事情。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来看:美国走到世界第二以后,赶超英国用了五十年;而中国历史上的大汉王朝最终打败强大的匈奴帝国,用了一百余年。而汉朝在实力不足以击败匈奴之前,采用了“和亲”这样的妥协政策。“妥协”虽然倍受质疑,却是当时的明智之举。
  如果美国继续针对中国采取对抗的政策,那这个对抗的局面,一定会是长期的,几十年或者一百年。中国的明智之举,绝不是迎头上,而是像汉朝对付匈奴那样,以适度的“妥协”延缓对抗的紧张局势,给力量积蓄赢得更长时间。
  二、大国的较量,要善于借助外力消耗对手,而不是消耗自己让对手得利
  中国有句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0世纪初,英国仍然是当时的头号强国,而后起的德国不甘心屈居英国之后,意图重新瓜分世界,于是英、德两大阵营发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结果是英德两国同时衰落,而美国趁机崛起,成为受益的“渔翁”。
  美国自从2009年宣布重返亚洲以来,在中国周边制造了一系列紧张事态,目的并不在于与中国直接开仗,而是借助这些国家消耗中国的战争资源,中国即便能够赢得战争,也会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威胁。因此,中国绝不能落入美国的圈套。对付日本和菲律宾的挑衅,中国均采用了经济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是非常明智的。
  实际上,中国要成长为大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凭借对手的互相消耗让自己得利。当今世界,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都是未来影响美国霸权的因子。欧盟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近些年来,表现出一些独立的迹象,中国应该通过加强合作,鼓励这种倾向。俄罗斯仍然是美国之外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应该支持俄罗斯的继续采取强硬立场。印度最近几年发展很快,迟早会引起美国的不安,中国要善于利用好这些矛盾,把矛盾的焦点引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决不能勉强出手,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引火烧身。
  三、目前的中美两国已经在经济上互相捆绑,存在对抗的同时,也存在合作的基础
  目前的中美关系,好在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可以说基本上是磕磕绊绊,麻烦不断,大的对抗,双方都无法承受,小的对抗始终不断。
  导致美国不敢与中国彻底决裂的因素是经济,中国每年依靠廉价劳动力生产大量消费品销往美国,赚得美元以后,又把这些美元中的一部分借给美国,中国目前是美国的最大债主,手握两、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离开美国市场,中国的外贸企业会大量倒闭,工人会大量失业,不但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创,更会危及社会的稳定。而离开中国的廉价商品和美元借款,不但会使美国在经济危机中雪上加霜,还会动摇整个美元金融体系,代价之大使美国无法承受。因此,现在的中美两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毁俱毁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比较明智的方法,是鼓励美国社会中理性的声音,推进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从经济上进一步捆绑美国,从文化上逐步寻求共识。例如,一些理智的美国学者认为,既然中国的发展势头已经确立,就应该给中国留出与现有地位相匹配的发展空间,美国可以放弃对台湾的保护,将美军适当时候后撤至关岛等等。
  中美两国相隔遥远,中国的发展威胁不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能够影响的,不过是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霸权。但是,假如美国的综合国力不足以支撑它在全球的霸权时,理性地收缩防区,会是美国明智的选择吗?
  毕开颖
《联合早报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