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5, 2012

香港:认同危机下的“爱国教育”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转发 电子报 字体大小aaa|
想用爱国主义教育来加速人心回归只会欲速则不达,执意推行更恐怕会让人心越来越远。人心的回归不在于爱国教育,而在于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记忆,在于相守相伴,风雨同舟,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从7月1日的大游行到7月30日的“反国民教育”游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香港人两次走上了街头。最近的事态发展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回归十五年后,香港社会正在经历一场认同危机。面对十五年来愈来愈大的来自大陆的影响,港岛上要求保护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的心愿反而越来越强。在人世间的种种政治问题上,由认同差异而产生的矛盾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难以弥合的。更糟糕的是,认同问题恰恰是北京最不熟悉也最不善于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次的国民教育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甚至可能演变成为陆港关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一个国家,两种记忆
什么是国家认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便是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世界上最小的太平洋岛国,它的国民也不可能认识国内的每一个人。把一个国家和国民联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历史记忆。在龙应台《大江大海》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共同记忆,哪有共同未来?”去年,我在香港所经历的一件事,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香港大学举办的一个两岸四地大学生参加的对话活动,我是活动的指导老师之一。在对话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谈到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运动。严格地说,二十多年前的发生的事情还算不上“历史”,但是,让我非常吃惊的是,全部来自精英大学的内地大学生们却明显对这个事件缺乏起码的了解。同样让我吃惊的是来自香港同学,他们明显清楚地知道整个事件的细节。他们告诉我们,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已经被无数次地告诉这个运动的始末,他们几乎每一个人也都参加过相关的纪念活动。他们说,“勿忘六四”几乎是这一代香港人一个共同的认同标志。而对于大陆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的父母不是当时的大学生或是来自北京,他们真的没有什么公开的来源去知道这个事件的真相。
记忆的差异同样体现在对1997的认识。对于来自大陆的年轻人,这是雪洗百年国耻的骄傲年份。而香港的同学却说,记得在临近这个日子的时候,几乎每隔几天班级里就会有同学和大家告别,因为他们要随家人移往他国。小时候,父母训斥他们贪玩的时候经常会说:“九七都快到了,还不知道用功?”
还有太多太多的历史事件,两地的年轻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记忆。有人说,回归十五年了,人心怎么还没有回归。了解了两地年轻人故事,我清楚地知道十五年对于这样的认知鸿沟和错乱记忆来说实在还是太短了。
爱国教育:从上至下还是自下而上?
我出版过一本研究中国大陆爱国主义教育的专著,也曾在不同的学术会议上多次介绍我的研究。我在演讲中经常会提到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发动这场运动时的一个指示,他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每每讲到这个的时候,台下的观众常常会发笑,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专制国家才有的事情。可是,如果仔细想一想,实际上很多国家的爱国教育不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吗?
我的女儿才4岁,她在美国上幼儿园,她现在已经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美国国歌,尽管我和她妈妈都不会唱这首歌。在她的幼儿园,每当举办活动,国歌、国旗以及祈祷上帝保佑美国样样不少。在我们居住的小镇,每年的美国国庆节、国殇日和感恩节都会有不少活动,而这些活动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说是对下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著名华裔学者裴敏欣曾经在《外交政策》上发表过一篇专论美国如何培育爱国主义的文章。文中他把美国归为世界上爱国主义最为高涨的国家之一,但是,他特别指出,美国推广爱国主义的最大力量来自民间,来自公民社会,主要是民间组织和公民志愿者来组织这些爱国教育活动,活动的设计也注意“润物细无声”。
而在中国大陆,在1989年以后,在面临着巨大的信仰危机和政党的合法性危机之下,中共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无疑是由上至下的,中央发动,各级政府层层响应。从修改教科书到唱红歌和拍摄“主旋律”电影、电视,从修建纪念馆到开展红色旅游,爱国教育在中国成为了一项全方位的社会工程。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建设,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这场运动来解释中国今天的许多现象,从执政党的政治转型,政党支持度的重新上升,到民族主义和外交行为。
从执政者的角度上,这场爱国主义教育运动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成功。但是,这样的一个从上至下的爱国教育可以移植到香港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明智的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应该认识到两边社会的巨大差异,一个习惯了自下而上的社会将难以接受自上而下的安排,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也难以接受忠党爱国的说教。认同政治又是高度敏感的和高度符号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国情教材中的只言片语会被拿来放大解读,甚至妖魔化渲染。想用爱国主义教育来加速人心回归只会欲速则不达,执意推行更恐怕会让人心越来越远。人心的回归不在于爱国教育,而在于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记忆,在于相守相伴,风雨同舟,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香港岛是漂不走的,今天的领导人应该有不少于邓小平的自信。当年邓公认为可以用五十年来等待两边真正的融合,现在才十五年,急什么呢?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访问研究员。
更多相关热点话题请见:
香港国民教育应如何推行?




免责声明:本版所刊文章中的立场、观点、资料等,均由作者自负文责,与多维新闻网无涉。多维新闻网对文章内容所引致的任何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友评论(10)10#  匿名提交日期:2012-08-05 08:24:00
★這是一套由美國引進的革命性網路經營系統~智慧全自動網路創業工具,真的出現了!!即使你不認識任何人,不用找親戚,鄰居.. 運用網路工具,有意願的人會自動上門詢問.. 請上網註冊~ http://besun.weebly.com/ 與您分享所有技巧,竅門與成功心法。工作時間,自己安排,完全 online ~~合法+簡單+成功,網路創業,兼職增加收入,體驗看看就知道了, 邀請你上成功列車,全球趨勢--不是您要不要,而是"遲"和"早"~香港4月20已啟動成功列車,接下來是大陸15億人口的市場,若你看得清楚,您就是嬴家..
9#  匿名提交日期:2012-08-05 05:05:32
帮共贪党发帖子挣钱的走狗越来越多了
8#  騎虎難下提交日期:2012-08-05 00:13:58
不知六樓所謂可悲悲在何處?沐浴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人,不願接受暴力專制的所謂中國文化是可悲?我覺得接受了才是真正的可悲!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opinion.dwnews.com/news/2012-08-04/58796776-all.html#page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