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架空美再平衡 中国紧握亚太保险阀
大中小2013-05-21 22:08:52转发TwitterFacebook打印投稿电子报
【多维新闻】在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首访了俄罗斯后,李克强5月19日奔赴印度开启他的首访之旅。与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被认为中俄建立反美联盟类似,李克强访问印度随即被贴上了美国很难高兴的标签。同样奥巴马连任后首访亚太四国也被认为是围堵中国之举。中美两个国家在亚太似乎不能够相容并处处针锋相对。
但观察人士指出,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内强调了亚太再平衡策略,而从其外交步骤来看,美国的着力点是加强与小国如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小国的联系,意图以小搏大。而习近平首访俄罗斯、李克强首访印度,这些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中国在构建亚太稳定局势时依托的是搞定大国,以点带面。
从短期来看,美国集结的亚太小国能够对地区局势产生一定的干扰,但小国作乱的背后是大国间零和博弈思维,中国建立大国外交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大国之间良性竞争与合作。在倡导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后,中俄、中印新型大国关系随着习李首访浮出水面。如果说,奥巴马采取的是策略,那么习李应对的出发点是战略。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小策略最终会被中国的大战略架空,后来居上。而这一天到来之时也是亚太保险阀建成之日。
新型大国关系着眼全球格局 并非单指中美
李克强访问印度与辛格会见时指出中国和印度在增进战略互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解,构筑新型大国关系,促进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亚洲之幸、世界之福。
自胡锦涛任内就发展中美关系提出新型大国关系,十八大报告首次出现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新型大国关系第二次出现。在此之前,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将中俄关系也定调为新型大国关系,当时中俄两国在联合公报的最后提出,“鉴于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负有重大责任,我们呼吁各大国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思维方式,遵循顺应21世纪时代潮流的国际关系原则,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此次李克强首访印度将说明新型大国关系在中国的战略中不单是一个大国,印度这个发展中国家里的二号成员也入列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名单。李克强在会晤辛格(Manmohan Singh)时提出中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后,中国媒体纷纷以中印迈向新型大国关系为题进行了报道。中国站在大国的角度发展与印度关系的意愿已经挑明。
自胡锦涛以来,中共将建设与发达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整体外交着力点的前面。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就有明确的体现。胡锦涛主持的中共十七大对中国外交的表述不同于十五大、十六大的是,新增了“开放战略”,主张同所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开展全方位外交。整体描述两个阵营的对抗意味瞬间消失,改为中国向世界各国以及发达国家表明自己善意的倡导书。
且纵观胡锦涛当政后2003年到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外交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国外交的整体思路是全方位外交,着力点是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与十五大时只阐述与周边以及发展中国家关系而忽略发达国家关系,十六大仅仅捎带提一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外交关系有着本质的不同。
此次十八大党代会报告再次将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外交关系写在前边,并进一步论述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是对发展与发达国家外交关系的系统性考虑和对大国外交的发展,是历来“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外交格局的体现。
去年5月3日胡锦涛在北京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并致辞,首次就中美关系提出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曾屡次对美国到访政界人士指出构建双方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愿。现在随着习李首访俄印,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在不断外延。按照毛泽东三分世界的原则,当今美国代表了世界的一级霸权,俄罗斯代表的是发达国家中的强者,中国印度则是发展中国家的翘楚,中国谋求与这些国家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大国外交最直接的体现。
历史上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关系,免不了相互猜忌、冲突甚至战争,这在人类既往的轨迹中已屡见不鲜。从强调与发达国家增强政治互信到强调与之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成长为大国之后,为保持持续发展势头,力避其他大国与中国猜疑对抗的长远考虑。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趋势,作为原本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崛起必定带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美国格局的变动,为了不让这个格局产生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中国从与三个不同层次的国家发展大国关系是着眼全球大格局作出的明智选择。
中国前总理温家宝在历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擅长引用名言警句已经广为人知。而习近平任后无论是出访还是治理内,引经据典也常态化。这体现出他继承了传统文人治国的理念。现在中国将民生工程集中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符合的是中国儒家关于大同社会的描述。而习李以首访之风聚焦构建大国关系,实际上是构建世界格局的稳定框架和安全阀。这种着力点和长远眼光正所谓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文人出仕的终极追求——“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以俄印典范逼美国就范
在中国积极与俄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美国虽然在中国提及新型大国关系时并不反对,但对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并不公开表示支持。中共从2011年末开始就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军事)关系,习近平2012年2月访美时曾正式向美方提出这一建议。而可直到今年3月白宫国安顾问多尼伦在纽约发表演讲,就如何构建美中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了阐述才被看成是白宫首次回礼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且在所谓的“首次回礼”中,他的描述是同中国构建稳定、富有成效及建设性关系,而非直接点名新型大国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本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指的是中美,而在中俄建成新型大国关系后,中国谋求与印度共建秩序,这意在敲打美国理性面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奉行的是联盟的原则,美国在全球维持影响力存在的基础是同盟关系。奥巴马在就职典礼上就曾经强调美国仍然是盟友的坚强后盾。这种处世哲学和存在逻辑决定了美国与盟友间是大哥与小弟关系,中美构建平等良性的互动关系有着天然的障碍。中国先着眼与俄印共建大国关系就是为了逼美国克服自身障碍就范。
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上,中俄堪称样板。早在2001年江泽民访俄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就确认,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基础上的新型国家关系。此后历经数十年,中俄两国无论是政治互信的深度还是合作的广度,都前所未有,无可比拟。
中俄在半岛、钓鱼岛、南海问题上实现了高度的协作。朝鲜宣告退出六方会谈后,俄罗斯呼吁重启六方会谈,对朝立场与中国大体一致。去年5月俄罗斯公开力挺中国斥责南海问题国际化。在对日本上,除了在黄海日本海进行联合军演威慑,中俄两国同步对日本升起战机的次数逐年上升。为应对日本脱离战后秩序,中俄两国的联合声明数度强调对二战战后秩序的维护。在叙利亚问题上,中俄三度联手对安理会涉叙决议投了反对票。这对于美国以同盟关系为由头搞乱地区局势,插手国际事务起到了遏制作用。
现在中国与印度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力图构建亚太的稳定三角。如果中印建成大国关系,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声音就会相对减弱。中印两个最大的市场签订FTA对于美国主导的TPP也是一种制衡。
小国敢于以小搏大,浑水摸鱼就在于大国相处时以对抗的眼光看待彼此。如果俄罗斯印度与中国开始摒弃这种零和思维,那么美国的再平衡围堵策略就难以实现。最后,感受到自身策略带来的困扰,美国可能转变策略对新型大国关系感兴趣。
(曾九平 撰稿)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3-05-21/59185131-all.html#page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